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集思录的这篇文章(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81089),但可惜目前暂时看不到了。我回忆大概作者比较了芒系和格系的价值投资,同时指出芒系是很难,很容易走火入魔,而适合多数人的格系,才是正道。我深以为然,也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身边不少朋友。

“股债平衡兼套利,低估分散不深研”应该是作者老师的原创,我看了以后觉得自己的投资路线也完全可以用这句话概括。在没看到这句话之前,我对前半句的总结是买入-持有-平衡-套利,股债平衡,即买入-持有-平衡,是我做投资的战略方向,而套利,是战术性的获利。其前半句是比较好理解的,也不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而多数人尊崇这个原则,但却得到了不大相同的结果,是对后半句内涵的理解不太一样。

先说说低估,我认为低估有两种,第一种叫绝对低估,即折价的部分,这部分是套利交易中一部分的利润来源,这部分基本不需要研究,只需要观察。第二种是相对低估,即同类型品种中相对低估的标的。比如基于PE、PB去选择低估的股票,基于YTM去选择同主体下收益率最高的债券,抑或是双低的可转债。而这一块就需要一定的研究,比如银行股长期PE、PB在低位,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未来是否会回归?回归的周期需要多久?都是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回答起来可能有些难度,不深研可能还真不行。但如果认为深研特指深度研究公司基本面,倒是符合的,但是效果就需要打个问号了。

再说说分散,买10个标的叫分散,还是100个,或者是1000个?我认为的分散需要在几个维度上,即资产类型、行业属性、主体上都达到分散,比如资产类型有股票、债券以及可转债、商品等,行业有几十个,单行业至少2个主体吧。所以我觉得下限投3种标的,至少跨2个行业,每个行业至少2个主体才能算分散吧。这么看来,最少也需要投10个标的以上吧。当然选择行业越多,越不需要研究,反之只选2个行业,不深入研究行业恐怕是非常困难的吧。

所以可以看出,不深研实际是和低估与分散息息相关的。越低估,越不分散就对研究的要求越高。反之,为了做到不深研甚至是不研,就要求策略极度分散而对低估的要求不高,所以这就是我选择了不择时、不选股的被动投资为主,主动套利为辅的策略的原因。

回到今天市场上,【坦克】和【战士】回了口血,【法师】可转债依旧在创新高的路途上狂奔。不过这种日子终究会有个头,到头之前尽情享受看戏就好。

2022-01-10 17:45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