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

楼上有网友好奇当年陆金所的套利经历,我刚刚又打开了陆金所的网页,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资讯网站,感叹时过境迁。当年金融创新的P to P 给大家留下了一地鸡毛,连顶部的陆金所也无法逃脱衰败的命运。想当年,它为了冲规模,以便融资时有个更好的估值,向市场大把撒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盆子去接罢了。

其实我投陆金所得时间很早,印象中是12年还是13年,我应该是他们的很早期用户,当时是在水木上看到有人讨论,于是尝试了下。起初,他们经常送些小礼品,比如100元的话费卡,乐高玩具啥的,我还利用当小米手机黄牛时手速快的优势抢了不少。不过也就一直放了不到10万在里面,买的8.6%的那种等额本息还款的贷款,不过据说融资端的实际成本高达40%,中间的利差就被担保公司赚了。但最初这个产品有平安的背书和担保,我觉得还是属于风险很低的。

时间来到2015年秋天,在经历了股灾1.0和股灾2.0后,股市上倒是恢复了平静。由于在上一轮牛市中,我还在坚持纯粹的低风险投资,权益类的仓位仅仅是一些门票股和为套利长期持有的分级基金母基部分,加在一块还不到25%的仓位,于是股市的大起大落对我几乎时不痛不痒。反而是跟集思录不少老师们一样,几乎满仓的分级A然后融资打新在那个夏天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之所以叫融资打新,是因为满仓分级A后早就没有现金了,只能在银河证券把分级A抵押出去,以几乎20%的年化利率进行短期融资打新,回款后再还回去赎回分级A。不过,到了9月份,分级A已卖出了大部分,现金又多了起来,就需要再去找个套利得好地方,这个时候,陆金所的红包雨来了。。。

15年9月,陆金所就开始大力推广几个创新业务。我印象中,第一个创新是我最早买的那种8.6%的理财可以转让了,且那会转让利率基本在7%以下,也就是原先8.6%的产品,可以一下子多卖不少钱,相当于把几年的利差一下子就赚到了。第二个创新就是,这种产品也可以不选择转让,而是质押给某个对手方,以4~5%的利率进行短期拆借,有点像国债正回购。同时对手方就相当于是逆回购。第三个创新是,质押出来的钱是可以灵活使用的,就可以继续去买长期的理财进行套作,印象中至少可以循环5次,加接近4倍的杠杆。然后就是重点来了,为了推广这些让散户进行类银行投融资操作的工具,他们轮流着为每10万的某笔交易,提供200元的补贴。

所以,极端的操作来了,以原持有100万元8.6%的产品为例,我可以选择卖出,直接获利近5万元,也可以质押出去,以4%的利率接出来3天80万元,买回80万实际利率为7%的产品,然后循环往复,极限可利用短期资金,撬动数倍与本金的资金,然后在债权转让市场去抢最便宜的卖单和最贵的买单实现做T获取额外收益。然后如果仅仅是这样,貌似风险还是挺大的,对于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要求很高,当时做这些交易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就是个小银行的交易员。当然,这些只是常规玩法。实际情况是,几乎每笔交易,平台又补贴每10万交易额200元的红包券,可用于购买任何理财产品。所以,当时一切交易的目的已经无关乎利息了,而是资金的利用率。比如有时候10万短借3天,实际上第1天就还了,虽然仍然付了3天的利息,可跟200元红包比起来,利息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需要做的就是,把资产规模最大以后,进行毫无意义的短期融资然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把钱还掉继续借钱,不断循环下去。

我算了一下,在2015年9月底到2015年11月这两个月期间,陆金所可以做到本金无上限的年化30%以上的收益,而实际承担的风险就是平台跑路。记得当时红包是按天返的,也就是一天的交易后的返利会一次性给你一个红包,印象中我最多的一天就能收到5万的红包,然后加5万买个10万元货币基金,3天后就可以提现了。

这样的好日子伴随平台融资告一段落很快就结束了,时间窗口也就2个月左右,但好在是无资金上限规模,当时的现金部分还是获得了很理想的收益。而这个投资经历,现在想想还是挺有趣了,也难得体验了把银行交易员的感觉。

由于后来收益率回归平庸,那些创新业务也基本关停了,我在2017年2月就彻底退出了陆金所。回想整个网贷投资过程,我算开始的早的,但由于当时极度风险厌恶的风格,我只投了头部的陆金所和宜人贷,而宜人贷其实只投了2笔,可以说99%都只投了陆金所一家,现在想来,幸运的是这个平台的几乎还是没暴雷,不然估计仍然会损失惨重吧。虽然相比几年前,现在我的风险承受力更高了,但反而再也不会把几乎全部的现金放在任何一个平台上了吧!

2022-10-17 17:45 来自北京

泛舟Rain

赞同来自: tangzheci 塔塔桔 柚子不好哭 流沙少帅 chineseumi 更多 »

@chineseumi

当年过了把银行瘾2022-10-17
楼上有网友好奇当年陆金所的套利经历,我刚刚又打开了陆金所的网页,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资讯网站,感叹时过境迁。当年金融创新的P to P 给大家留下了一地鸡毛,连顶部的陆金所也无法逃脱衰败的命运。想当年,它为了冲规模,以便融资时有个更好的估值,向市场大把撒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盆子去接罢了。
其实我投陆金所得时间很早,印象中是12年还是13年,我应该是他们的很…

这个策略我当时也参与了。就是稳赢安e(高息长久期资产,36个月)和e享(低息短久期,一个月)的久期套利,和债券基金经理(银行,划掉)做的事情很像,但风险大多了。但我当时害怕做到顶的杠杆爆仓风险(比如突然某一天短期融资渠道关闭无法融资,而稳赢安e一旦出现二级市场挤兑,那么你手上100万的资产实际上背着300万的债务,下个月就滚不下去会瞬间流动性爆仓),只加了一倍杠杆。

里面的底层资产抵押率就相当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抵押率就是理论上的最大杠杆率。

这种套利必须平台本身有很强的信用资质,否则风险无限大,好在当时陆金所还是平安的并表企业,所以信用问题不大。最主要的就是流动性风险。

低杠杆版本可以做很久,我当时做到16年底还在做,比较稳定的可以获得11%以上的收益。再到后来资产(稳赢安e)太少了,需要抢,这个模式就没有意义了。

2022-10-18 09:21修改 来自上海

Lemonhouse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雨狼枫悟 小会砸 jjmdh lid765a 更多 »

@chineseumi

当年过了把银行瘾2022-10-17楼上有网友好奇当年陆金所的套利经历,我刚刚又打开了陆金所的网页,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资讯网站,感叹时过境迁。当年金融创新的P to P 给大家留下了一地鸡毛,连顶部的陆金所也无法逃脱衰败的命运。想当年,它为了冲规模,以便融资时有个更好的估值,向市场大把撒钱,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盆子去接罢了。其实我投陆金所得时间很早,印象中是12年还是13年,我应该是他们的很早…

chinesesumi 大大的这篇文章让我也想起一些投资往事了。
我也是差不多13年左右知道的陆金所,那时候我刚回县城,在平安财险上班的同学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个非常好的理财产品叫陆金所,我就去查了一下,果然很大牌。那个年头似乎有个孟加拉国的小微银行家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所以这套模式令人深信不疑,平安财产保险好像还全额承保,他们家的董事长还是一个外国人呢。
我打算飞到上海去了解一下,但是后来又从网上知道了正回购中行转债,就没有做陆金所了。我妈就是朴素的认为,钱还是放在自己账上比较安全,把钱借给中国银行还是比借给不认识的人要靠谱。
后来借着股价起伏,我把中行转换了一点点平安转,也算是当了一阵子陆金所的债东吧~其实平安转和中行转结局都差不多,突如其来的降息消息一公布,全部一飞冲天。
后来又在集思录看到有老师分享腾讯理财通的活动,好像是买300万货币基金,可以送一个iPad mini 加6%的加息卡,我就和我爸妈说了一下,拿了1000多万三个账号全家参与,那时候微信支付不比现在,格外原始,还要到银行去大额转账,还要用u盾,有点麻烦。但是结果真的送了我们三个ipad,还有不菲的红包,本身产品也能收息,真挺不错的。后来那次积分排名出来,我们还进了全国前十,可见那时候互联网金融真的太小众了。
后来腾讯理财通又搞了一个招财鹅的活动,是300万可以送一个招财鹅加6%的加息券,有了上次的美妙体验,我们这次拿了2000万出来薅。结果,红包是进了几万块钱,但是送的招财鹅,居然就是一个布偶!!!我和我妈说,莫不是这个招财鹅脖子上的铃铛是纯金做的?我妈说不应该啊,那看包装的那个透明塑料袋子,就透漏出一种十块钱的批发价。。。。我说我不管,这可是价值600万一个的玩偶,我要供起来~
好吧,本来我想找来拍个照,但是我也不知道供到哪里去了。。。

2022-10-18 09:30 来自湖南

bismackzhang 

赞同来自: tangzheci XIAOHULI92 暗夜之狼 枫韵紫秋 duiry 更多 »

@泛舟Rain

这个策略我当时也参与了。就是稳赢安e(高息长久期资产,36个月)和e享(低息短久期,一个月)的久期套利,和债券基金经理(银行,划掉)做的事情很像,但风险大多了。但我当时害怕做到顶的杠杆爆仓风险(比如突然某一天短期融资渠道关闭无法融资,而稳赢安e一旦出现二级市场挤兑,那么你手上100万的资产实际上背着300万的债务,下个月就滚不下去会瞬间流动性爆仓),只加了一倍杠杆。
里面的底层资产抵押率就相当于银…

这个我当时是满杠杆的,3倍还是3.5倍左右极限,记不清楚了。挣了一百多万利息。
如果流动性出问题,我这的应对方法是期货代持现货,腾出来钱接过来持有到期。
类似的东西我只投过陆金所,因为合同来说,平安财险是对手盘,和底层资产关系不大。
那些计提风险保证金池的p2p是完全不会看的。
由于一直防失火,盯着后门,我只买1W以下的标,5K以下更好。
抢标比较辛苦,家人四个户,平均每个一年登1000多次。
17年夏天跑路传闻,大规模折价转让的时候,我在旅游,紧急扫货;
18年初所长撤摊的时候,比较仁义,给了好多券增加流动性;再加上我持有的标很小,易于转让,卸杠杆没怎么损失。
之后回款定投的转债基金,后来过度到转债个券。
陆金所上杠杆,这个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白天回款可以做日内期货保证金,收盘再续作e享即可。
每日可以使用总资金的1/30,净资金的1/9作为免费日内资金。
相当于日内期货保证金备金可以获得15%+收益率。

2022-10-18 10:56修改 来自北京

拉格纳罗斯

赞同来自: 暗夜之狼 肥壮啃苹果 菜鸟老甲 W思故wo在 塔塔桔 更多 »

看了陆金所的经历,想起我那些年投的p to p,至今平台也没雷,还在美股上市。加杠杆外加某些不能说的渠道,能把年化做到100%以上。。。。。还可以收集一大堆坏账,至今,每个月总有几个人突然还款,来一笔意外之财。曾经坏账也可以转让,只后悔当初应该直接买更多坏账。

2022-10-18 11:13修改 来自辽宁